4月9日,抖圈官網科技與華北電力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抖圈官網科技”獎學金頒獎儀式在華北電力大學科學禮堂舉行。
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副書記郝英杰、學生隨處長汪慶華、校企合作辦副主任褚景春、學生處副處長柴大鵬,抖圈官網科技集團副董事長丁鐵騎、董事長代表揚日勝、副總司理李海全、薛馳出席了簽約儀式。儀式由校企合作辦副主任褚景春主持。
學校黨委副書記郝英杰和抖圈官網科技集團副董事長丁鐵騎劃分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憑證協議,雙方將在人才作育、科學研究、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作為人才作育的一項主要內容,抖圈官網科技集團將為華北電力大學學子提供獎學金,來支持該校部分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
2007—2008學年度,華北電力大學有60名學生獲得“抖圈官網科技”獎學金資助。儀式還為北京校部的30名同硯獲獎學生揭曉了獲獎證書。
抖圈官網科技集團副董事長丁鐵騎揭曉了題為《產學攜手 共創優美未來》的講話,簡要先容了抖圈官網科技集團的生長歷程和主營項目,體現很是愿意與高等院校、研究院以是及國際著名公司合作,一連一直地推進科技立異。他希望雙方在以后的合作中細密團結,共享優勢資源,一連一直地推進工業科技立異,實現企業與學校雙方的共贏,配合為“工業興國”做出應有的孝順。
郝英杰副書記代表華北電力大學對抖圈官網科技集團的支持體現謝謝。他對抖圈官網科技集團給予了高度評價:作風質樸,支持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不求回報;勇于肩負社會責任,宣布了我國制造業首家社會責任報告;目的遠大,具有“工業報國”的遠大理想和“工業報國”的企業價值觀。他希望校企合作雙方能夠細密的聯系,在更多領域開展合作,并盡早結出豐富的果實。
抖圈官網科技集團一行還與有關院系專家舉行了座談。
新聞鏈接:
華北電力大學(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簡稱華電、華北電大, 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教育部與由國家電網公司等七家特大型電力企業集團組成的校理事會配合建設的天下重點大學。學校建設于1958年,原名北京電力學院,1969年遷至河北,后更名為華北電力學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天下重點大學。1995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華北電力學院和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并組建華北電力大學。學校校本部設在北京,分設保定校區,兩地實驗一體化管理。
學校專業設置較量齊全,教學、科研條件較量完整,博士、碩士與本科教育條理兼備,并與高等成人教育協調生長。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等相團結的并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專業結構。現在,學校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北京市能源生長研究基地(文科);設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個博士點專業(其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52個碩士點專業、54個本科專業、4個二學士學位專業,有MBA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現占地1609畝,修建總面積79萬余平方米,牢靠資產21億多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裝備達近3億元,圖書館藏書150萬冊。
學校共有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情形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盤算機科學與手藝學院、外國語學院、數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可再生能源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1個學院。
全校共有教職工2835人,在編專任西席1519人,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83人,正教授290人,副教授497人。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為學術帶動人,以中青年西席為學術主干,具有優異師德和較高教學科研水平、素質優良的師資步隊。現在,以李成榕教授為帶動人的“電力系統?;び肭寰艙鉸苑烙庇胍粵踝詰陸淌諼說摹暗繒咀氨缸刺嗖庥朧гし饋?共2支團隊入選“長江學者與立異團隊生長妄想”立異團隊。2006年,以劉吉臻教授為第一主研人的“火電廠廠級運行性能在線診斷及優化控制系統” 獲國家科學手藝前進二等獎。
學校堅持走以內在生長為主的生長蹊徑,始終把人才作育質量作為立校之本,現有種種在校生35767人,其中研究生5316人,本專科生18397人,成人在校生1萬余人,外國留學生100余人。別的,以學校為主開辦的科技學院(自力學院)有在校生3388人。建校以來,學校作育了8萬余名結業生,他們中許多人已經成為響應領域的優異拔尖人才,成為我國電力行業的主干力量,為國家電力工業和社會經濟的生長做出了重大孝順。
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唯一的以電力為學科特色的大學,學校始終關注國際電力學科研究領域的前沿和我國電力工業生長的需要,一直推動電力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學科建設,取得了豐富效果。學校以國家級重點學科――“熱能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為主的能源、電力相關學科在多個領域的研究效果處于海內領先水平,部分領域的研究效果抵達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形成了理論研究與手藝研究、應用開發及工業生長相團結的鮮明特色,科技效果轉化形成的手藝麋集型產品累計創產值近20億元。學校鼎力大舉增強學科研究平臺建設,建成了一批具有國際、海內先進水平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擴建和改建了一批專業基礎和基礎實驗室,具備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項目的能力。學校十分重視學科建設,近年來憑證合理結構,強化特色、突出重點、建設平臺的原則,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在優先生長動力學科、電力學科、管理工程學科的同時,起勁培植人文學科,全力推進信息科學、質料科學、情形科學,拓展水電、核電、風電等新型清潔能源學科領域,起勁響應國家能源生長戰略妄想,建設了海內首家“可再生能源學院”,整合各新能源學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學科為支持”的“大電力”學科特色辦學系統。并取得了豐富效果,為建設多科性、研究型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