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全球容量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全球功效最周全的儲能電站、全球首套毫秒級響應的源網荷儲能系統——江蘇鎮江電網儲能電站工程正式并網投運。
自2018年5月開工以來,鎮江儲能項目備受業界矚目,也給眾多儲能企業帶來信心,也有不少人以為電網儲能的春天即將到來。那么鎮江儲能項目詳細情形究竟怎樣?是否對其他省份有普適性?儲能真的迎來爆發了嗎?本文將為您逐一解答。
天下首個最大的電池儲能電站
鎮江儲能項目接納“疏散式安排、集中式控制”方法在鎮江新建8個儲能電站,電站選取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儲能元件,電站使用8處退役變電站園地和在運變電站空余園地作為建設用地。
據相識,鎮江儲能電站電網側總功率為101兆瓦,總容量為202兆瓦時,總投資約7.6億元。
將接納“兩充兩放”模式加入到電網運行中,即天天充電兩次,同時在一天兩個用電岑嶺時將電能所有釋放。但若是建設一座一律容量的發電廠,則需要投資8億元,并且天天有用運行只有1-2小時。據測算,鎮江儲能項目建成后,可在天天用電岑嶺時代提供電量40萬千瓦時,知足17萬住民生涯用電。
今年鎮江供電主要主要是由于鎮江諫壁電廠3臺33萬千瓦煤電機組關停,且丹徒2臺44萬燃氣機組因故無法按妄想建成投運,為了應對夏日用電岑嶺,江蘇省電力公司率先接納電池儲能電站來舉行調峰。
項目亮點
接納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儲能介質,具有清靜可靠性強、能量密度高、充放電速率快、使用壽命長的優點;接納SVG替換古板無功賠償裝置,通過對電流的實時跟蹤,實現對無功協調波的瞬時動態賠償。
接納“疏散式安排、集中式控制”,8個電網側儲能電站由省調統一調控,充分使用電網現有變電站資源舉行建設。
一、二次裝備高度集成,接納標準預制艙體安排形式,實現設計計劃??榛⒆氨富⊥ㄓ沒⑹┕そㄉ璞曜薊⑺醵探ㄉ柚芷?,節約建設本錢。
儲能電站接入源網荷系統,使用儲能裝備運行狀態快速轉化的能力,實現儲能裝備由“負荷”向“電源”的毫秒級轉變,為建設“大規模源網荷儲友好系統”滌訕基礎。
優化電氣主接線,將進線柜與PCS艙逐一對應的形式優化為“一拖四、一拖三”,將多面PCS艙相互毗連后接入一臺進線柜,大幅降低裝備本錢,有用鐫汰占地面積。
項目意義
經濟效益:提高鎮江東部地區供電能力和電網無邪調理能力。鎮江儲能電站建成后,近期可提高鎮江東部電網供電能力,遠期通過其毫秒級充放電轉換能力和低轉動慣量優勢可為電網運行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事故應急清靜響應、電能質量改善等多種服務,具有顯著的樹模引領作用。該工程每年可鐫汰火電廠因調頻造成的燃煤消耗5300噸,相當于少建一座200兆瓦的通例調峰電廠,可節約電網投資及電網配套投資約16億元。
科技效益:增進源網荷儲系統升級應用。鎮江儲能電站將所有接入江蘇源網荷儲友好互動系統,最多可提高毫秒級響應202兆瓦,增進江蘇電網大規模源網荷儲系統升級應用,提高特高壓直流故障初期頻率穩固性,推動儲能手藝標準建設與規范系統完善,推進儲能領域手藝研究與效果培育,驅動“源網荷儲”協調生長,助力江蘇高端電網建設。
社會效益:推動省內能源厘革轉型生長。鎮江儲能電站的快速響應和無邪性能夠填補可再生能源的隨機性和間歇性,可大幅提升江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可鐫汰二氧化碳排放1.3萬噸,鐫汰二氧化硫排放400噸,提高能源系統整體效率,加速能源生產、消耗綠色轉型,推動省內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
電網側儲能還不具有普適性
儲能仍有3年試錯期
隨著江蘇鎮江和河南兩個百兆瓦級別的電池儲能電站的陸續上馬,是否就意味著儲能要爆發了?對此,某權威專家以為,我很是希望爆發,但同時我也不以為儲能近期要爆發。
“江蘇電網和河南電網有儲能的需求是由他們的電網結構決議的,江蘇和河南同處電網最后,屬于特高壓受端電網,隨著老機組的退役和新項目審批越來越難,靠現有火電機組調峰已經很難知足需求了,但這并不料味著其他省份也有儲能調峰需求。至少現在從電網側儲能來講,并不具有普適性。”科陸營銷中心總監、智能電網BG副總裁鄧棟體現。
專家以為儲能未來3年仍處于手藝試錯、規模樹模、模式試錯的階段,且這個階段還要一直地迭代。別的儲能裝備的經濟性和手藝成熟度,也需要在這樣的形式上一直地迭代。縱然現在儲能已經最先商業化,但仍需一直地探索和試錯。為什么?
第一,儲能在電力系統中依然屬于重資產的解決計劃。輕資產或者類似的計劃也能解決電力系統的需求,還沒有到必需用重資產即儲能的方法來解決的階段。現在儲能在電網還只是一個預期的作用。
儲能事實不是一個發電體,在現有政策系統下,儲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糧票,用它來收入。拿江蘇和河南電網的儲能項目來說,電網基礎沒步伐把它納入輸配電資產,以是只能接納租賃的模式來做。以是被儲能企業寄予厚望的最大客戶—電網公司,在3年內生怕不會成為主體,更多的將是一種樹模,直到有一天電網認可儲能的職位。
從用戶側來講,雖然發改委出臺文件擴大峰谷電價差和執行規模,可是從現在的電池手藝和電池成原來講,脫離了北京、江蘇、上海、廣州等某些地方,著實盈利空間是很小的。
總體來說,儲能未來3年是在痛苦中一直地上升。雖然,1~3內欠好并不即是未來欠好,儲能在中國一定大有可為。
未來最大的儲能市場在中國
從增量市場來看,中國經濟在一直生長,對電力的需求也在一直地轉變。現在我國人均用電4300度,而美國是13000度,韓國也抵達11000度的水平,若是要像這些國家看齊的話,至少在若干年后,人均用電量可以抵達8000度。這個數目意味著在未來的15到20年內我國還會造出2.5個國家電網加南方電網。
從能源結構來看,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天下第一,但火力發電比例過高。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宗引入,為堅持電網平衡,將給儲能很是大的空間。
從用電結構來看,我國工業、農業、商業和住民用電的比例劃分為72.5、1.9、12.8、11.8,而日本這幾項的比例則為34.3、0.1、33.4、30.0,以是未來我國用電結構將會從工業用電向商業用電轉移,這也意味著峰谷價差將更大。
從電改偏向來看,海內電力生長是一個由妄想經濟的慣性向電力市場體制結構轉移的歷程,隨著電力市場化生意和電力現貨市場的推進,儲能的價值將獲得更洪流平的施展。從全球來看,沒有哪一個國家具備上述四大動力的,好比美國的人均用電量早已飽和,電力市場化也早已實現,以是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將是未來最大的儲能市場。
2018年的中國儲能市場突飛猛進,各地支持政策一直下發,項目也從樹模走向了商業化,應用場景也從用戶側最先向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推進,儲能正在成為我國能源革命的主要支持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儲能的未來會越發灼爍。(文章泉源:北極星輸配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