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聚會提出:實驗可再生能源替換行動,深化電力體制刷新,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新能源包括光伏、風電、生物質發電、水電、核電,以及地熱、潮汐等使用的研發階段能源。現在看,核電有自然的清靜擔心,不大可能無限制生長,事實德國都搞棄核了嘛;水力發電有一定生長空間,可是資源開發已經有了一定深度,生態擔心也一直保存,生長空間也有限;生物質受運輸本錢、供應可靠性等因素影響,未來空間不大。值得期待的只有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國家能源局宣布的數據顯示,到今年9月尾,天下發電裝機容量22.95億千瓦,其中,光伏發電2.78億千瓦,占12.1%;風力發電2.97億千瓦,占12.9%。從今年前九個月新增的發電能力看,天下新增9240萬千瓦,其中,光伏2556萬千瓦,占27.7%;風力發電1643萬千瓦,占17.8%。
憑證本輪電改制度安排,新能源有優先發電權。也就是要包管新能源的全額上網,并且,政謀劃定了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上網電價。近年來,新能源比例一直擴大,個體地方試圖將新能源也納入市場化生意。其基本邏輯是,市場化就是降價,新能源發電收入也切一刀釋放刷新盈利。這引起新能源投資方的強烈回聲,矛盾突出。
電改新局下,電價本錢獲得疏導,市場化釀成電價能漲能跌。另一方面,部分用電客戶基于市場需求,要所有使用綠色能源的剛性需要。綠色能源的市場化生意條件日益成熟。部分地區正實驗對新能源引入市場化。
講原理的話,對存量項目,新能源市場化生意應該以自愿為原則。不可把既有政策推倒重來,把投資政策釀成關門打狗。對新增項目,完成可以出臺政策,不再給予確定價錢,價錢市場說了算。
圍繞加速新能源生長,順應市場化需要,應該盡快出臺由電網有償代收光伏電站電費政策;推動光伏電站隔墻售電和市場化售電。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準確的政策必將有力推動新能源的蓬勃生長,為碳達峰碳中和目的的實現滌訕基礎。(泉源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