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電網公司印發《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生長妄想》(下稱《妄想》),提出“十四五”時代,南方五省區妄想新增風電、光伏規模1.15億千瓦,抽水蓄能600萬千瓦,推動新能源配套儲能2000萬千瓦。
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團結印發的《關于加速推動新型儲能生長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的,這意味著,南方電網“十四五”儲能裝機妄想占其約66%的份額。南方電網制訂云云頗具雄心的目的,有哪些考量?又該怎樣踐行?
實現更大規模資源優化設置
憑證南方電網展望,到2025年,南方五省區電源裝機總規模抵達6.1億千瓦,非化石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劃分提升至60%、57%。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將抵達2.5億千瓦以上。屆時,新能源將成為南方五省區第一大電源。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電力系統后,將增添電網平衡難題。南方電網能源生長研究院能源戰略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陳政以為,南方五省區能源資源稟賦差別較大,西部地區資源較為富集,而東部地區嚴重缺能,高度依賴西電東送大平臺舉行跨省區能源資源優化設置。隨著區域內水電開發靠近尾聲,其他古板能源生長規模受限,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將迎來快速生長。新能源配套儲能,是緩解新能源著力隨機性和波動性問題的主要手段。
團結《妄想》來看,“十四五”時代,南方電網將著力深化西電東送、拓展北電南送、接續藏東南、融合粵港澳、聯通東南亞,實現更大規模資源優化設置。以集中開發與疏散開發并舉、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鼎力大舉支持新能源生長,推動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源結構。推動西南水電深度開發、沿海核電清靜生長、氣電合理生長、煤電清潔高效生長。按需建設抽水蓄能,推動電化學儲能加速生長,著力提升轄檔烷活性。
統籌設置差別類型儲能手藝
目今儲能行業有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手藝解決計劃,在響應時間、爬坡速率、調理電量規模等方面保存差別,在電力系統中飾演的角色也不完全相同。南方五省區預計新增的2000萬千瓦新能源配建儲能將怎樣設置?
“需要團結手藝經濟條件,統籌設置差別類型的儲能調理資源。”在陳政看來,關于集中開發的新能源應優先接納就地集中方法,按一定比例設置儲能,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平滑新能源著力特征、提升系統穩固性;另一方面也利于提高配套送出工程使用效率、改善整體經濟性。關于漫衍式新能源則可憑證差別場景選擇在電網側集中設置和用戶側疏散設置,前者有利于施展集中設置的規模經濟優勢,后者則有利于引發用戶側活力,充分使用電動汽車等其他漫衍式儲能資源。
“南方電網區域水電資源富厚,目今照舊要進一步挖掘抽水蓄能的潛力。只管水電保存枯水期、豐水期,有長周期的調理需求,但目今電化學儲能加入調峰還高度依賴于政策,縱然配套了電化學儲能,也難以解決季節性調峰問題。反而是青海等的日內調理需求較大,季節性調理需求沒有那么突出的新能源項目,更合適電化學儲能。”一位不肯簽字的專家告訴記者。
據相識,現在南方電網已建成投運抽水蓄能電站5座,裝機量788萬千瓦。未來15年,還將新增抽水蓄能裝機3600萬千瓦,較現在水平增添約4.6倍。
政策市場齊發力
業內人士普遍以為,目今新能源配儲的最浩劫點在于電化學儲能本錢較高,由此帶來投建主體本錢接納以及價錢疏導難題。
“很難走通商業模式。”上述專家進一步說明,除調峰外,加入調頻、備用、爬坡等電力輔助服務都是提高儲能收益的主要途徑,潛在的商業模式包括租賃、共享等,而這些都有賴于政策系統的完善,唯有云云,新能源配儲才可一連。
現實上,針對行業痛點,儲能已獲得國家層面“力挺”。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錢形成機制的意見》,健全了抽蓄本錢接納與分攤機制,利于行業形成穩固、可預期的營收模式。隨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團結印發了《關于加速推動新型儲能生長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型儲能自力市場主體職位,要求研究建設儲能加入中恒久生意、現貨和輔助服務等種種電力市場的準入條件、生意機制和手藝標準,加速推動儲能進入并允許加入種種電力市場。
“瞄準行業痛點,點名后續政策的著力點。”上述專家以為,詳細到每個區域、省市怎么執行落地,尚有待政策細化。
在陳政看來,為包管支持新能源生長的儲能設置落地,需要從電源、電網、用戶三側推動。他建議,一方面以政策文件形式對新能源場站集中設置一定比例儲能舉行明確,并作為并網允許的前置條件以確保政策落實;另一方面還應加速建設完善市場情形,以價錢信號指導儲能資源自動加入系統調理,激勵種種投資主體加入儲能資源建設。(泉源 北極星輸配電網)